网站首页 资讯 热点 行情 地区 推荐 民宿 酒店 家居 度假 滚动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高温——战争的导火线 独家

2023-04-17 20:55:22来源:大科技杂志社

不知不觉,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盛夏。盛夏的高温虽然令人烦躁,但却给人们带来了清凉美味的冰饮,高低起伏的蛙鸣,尤其是期盼已久的假期。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发现,它正在暗中蕴酿着燥动的残酷的战争。


(资料图片)

高温引发大规模暴动

1789年对于法国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就在这一年,闻名世界的法国革命正式拉开了帷幕。这一年的夏天,气温还是一如寻常的炎热,一种不安而又焦躁的气氛在法国境内蔓延开来,人们都感觉到了,空气中压抑着蠢蠢欲动的疯狂,它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机会。

7月,原本在各地零星发生的暴乱突然开始升级。终于在7月12日这天,法国的首都巴黎也开始了大规模民众暴乱,巴黎人民在军火库和公共建筑中寻找武器,驻军的到来更是增添了民众的恐慌心理。驻军司令在急怒之下搬出几门大炮试图威慑暴乱民众,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市民为了自保,开始攻打军事要塞。愤怒中的民众残忍地杀害了6名士兵以及驻军司令和几位官员,并将他们的头颅穿在长枪上到处展示,7月14日,象征封建王权的巴士底狱终于被巴黎市民攻占。

引发法国大革命的原因有许多,追根溯源我们可以找到无数政治、经济上的问题作为答案。然而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神秘的因素,正是它让法国大革命的暴动一发不可收拾,激化了民众的情绪——它就是灼热的高温。

在炎热的七月暴发的革命战争数不胜数,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法国与埃及两国的七月革命了。在法国,1830年7月27日,几千名工人和手工业者走上街头,与维持治安的军警产生严重冲突,28日黎明,大规模起义活动全面暴发,起义民众很快掌控了巴黎。与此同时,与之里应外合的各省起义军也纷纷宣告胜利。这次革命可以说是19世纪30年代欧洲的革命浪潮的序曲。

一个多世纪之后的1952年7月,非洲的埃及也发生了同样的暴动。7月22日夜晚,埃及的秘密组织自由军官执行委员会发起了这次革命,大批民众积极响应,参加革命的部队首先逮捕了全部高级军官,随后分头占领各兵种的重要据点以及重要的机场、桥梁和广播电台等设施,一夕之间便取得了起义的胜利。革命的次年,埃及共和国便宣布正式成立。

高温使起义升级

在很多时候,夏季高温虽然没有直接引发起义,却在其中扮演着导火线与助燃剂的重要角色。很多起义与革命虽然并非在夏季开始,却是在夏季时达到了高潮,中国历史上多次革命都遵循着这一规律。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公元874年初,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发动起义,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开始时起义只在小范围内进行,起义军人数也不过3000余人,直至第二年夏天,黄巢率数千人响应起义军,从此开始大量农民纷纷加入到起义军的队伍当中,没用多久,起义军的人数便激增至数万人之多,形成一次声势浩大的起义。

近现代的历史中,著名的“保路运动”也是在夏初暴发,并在盛夏达到高潮。1911年5月初,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强行收归国有,招致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这一年的夏天,在湖南人民首先起而行动之后,湖北、广东、四川等各地人民都自发行动起来,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人抗纳租税,使保路运动达到了高潮。

高温引发起义而非战争

无数事实表明,高温激发出人体内的“暴力”因子,使人们更容易冲动和暴躁,助长人的攻击意识。美国科学家对温度与暴力犯罪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一年中的犯罪从五月开始明显上升,持续到十月左右开始明显下降,在气温达到35℃以上的时候,暴力犯罪率同时达到峰值,而随着温度的下降,犯罪率也开始明显下降。这意味着高温的确可以引发人体内的暴戾之情,令人心烦气燥,更易冲动闹事。

为什么高温会导致人们情绪激昂,容易激动呢?科学家在很早以前就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我们的身体是在大脑指挥下工作的一个平衡系统,一般情况下,人体产生的热量与人体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大致相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平衡。但是人体向外散发热量是有基本要求的,那就是外界的温度一定要低于人的体温——这和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是同样的道理,否则人体中的热量就无法及时地散失,便会令人产生燥热之感,严重者甚至会引起身体的病变。当人们想要减少体内堆积的能量时,情绪上的发泄便成了最好的渠道。

由于起义往往一般是由民众自发形成的,并不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而是需要一时的冲动,因此高温对它们便会有催动助燃的作用;与之相反,一些经过深思熟虑、长期准备的起义以及国家之间的战争则往往是考虑了天气、供给、国力等诸多因素,其季节性因素就不那么明显。

无论如何,高温会对人们的情绪产生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炎炎夏日,我们一定要适当控制自己的冲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流血暴动”。

标签:

相关文章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