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的“体操王子”、森林里的歌唱家 带你走进高黎贡山“猿”世界
动物界的“体操王子”、森林里的歌唱家带你走进高黎贡山“猿”世界---伴随着跳跃飞腾的身影,响亮的啼叫声
伴随着跳跃飞腾的身影,响亮的啼叫声回荡在林海,也给苍茫浩瀚的高黎贡山增添了勃勃生机。这个小家伙,有着长长的手臂,额部附近有一道明显的白纹,如同白色的眉毛,面部短而扁,而且没有尾巴,它就是这片山林的“原住民”,白眉长臂猿。明天(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过去的一年,白眉长臂猿的保护工作做得如何?一起走进云南省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一探究竟。
国内野生白眉长臂猿数量不足150只
据调查统计,目前国内野生的白眉长臂猿数量已不足150只,其中近一半的种群分布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别看它数量少,在野外丛林里,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可是“艺高猿胆大”,利用手臂长的优势,它可以轻盈地在树枝之间晃悠、跳跃,支撑、悬垂,做各种高难度动作都不会皱眉,轻松就是一个来回。
白眉长臂猿不仅是动物界的“体操王子”,还是森林里的歌唱家。它们能够发出连续、嘹亮、稳定并且具有一定节奏的鸣唱声,旋律起伏,从连绵的树冠间隙,可以一直传到几公里开外。觅食、休息、睡眠,打个小盹,它们以树为家,吃饱喝足唱唱小曲,生活惬意,有“面儿”有“里儿”。你听,它们已经唱起歌来了。
识猿音 解猿语 已记录200多段有效声音
一大早,高黎贡山密林深处就传来长臂猿的啼叫声,叫声悠长而富有韵律变化。
巡护员告诉我们,此时正在林间进行清晨大合唱的是长臂猿“背头”一家。它们一家是这里的常住居民。每天早上,作为家长的长臂猿“背头”就开始采食树叶和野果,吃饱喝足后,一家子会依偎在一起,开始晨间“大合唱”。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赧亢站站长 赵士杰:白眉长臂猿它的鸣叫一般是在早晨,有一个先叫了以后,其他的家庭成员就会相互配合,形成一种悦耳的二重唱,它的鸣叫是在10多分钟至40分钟不等,声音比较大、穿透力比较强。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动物学博士 楚原梦冉:白眉长臂猿的叫声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生物学的意义,第一个是宣布领地,第二个就是寻找配偶,第三个就是加强夫妻之间的配对关系,如果一个家庭群夫妻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的话,它们所发出来的声音就比较嘹亮、比较高亢,并且它们所发出来的二重唱的概率会比较大。
通过多年接触,巡护员发现,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不同个体之间,鸣叫声会有很大差异;不同的鸣叫声也能传达不同的种群活动信号和个体情绪信息。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动物学博士 楚原梦冉:每一个长臂猿它发出的声音其实都是有所差异的。所以通过声音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这个声音是由哪个猿群,甚至是由哪个个体发出来的。
从2021年开始,科研人员就通过专业的声音收集设备和声谱分析软件收集了大量的音频数据,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声音进行研究、记录。将来,这里的每一只长臂猿都将获得自己专属的声音名片。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动物学博士 楚原梦冉:现在大概已经积累了200多条有效声音的记录,基本上能把我们保护区所有的长臂猿家庭声音都已经收集过来了,下一步我们就是对每一群进行细分,进行一个专业的分析,制作它们自己的声音名片,将来我们想通过更多数据的积累,尽量去破解长臂猿的语言,从而能够更好地去保护它们。
探寻"猿粪"密码 积累大量科研数据
除了叫声,动物粪便中也会包含它们的重要生物信息。为了更好地解锁白眉长臂猿的生活习性,保护野外濒危种群,科研人员通过长期跟踪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白眉长臂猿,采集粪便样本,积累了大量珍贵信息。
白眉长臂猿终生都喜欢生活在高高的树上,觅食、睡觉、休息都在树上进行,几乎很少下地活动,也不在树上筑巢,科研人员想要研究它们,就必须在茫茫林海中寻找它们的踪迹。经过大半天的追踪,科研人员终于在一片咳地佬树林里有了发现。
顺着这一线索,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员首先找到了白眉长臂猿昨晚过夜的大树,进而在过夜树的附近又找到了白眉长臂猿的粪便,大家立即对采集到的粪便标本进行了标注。
高黎贡山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为白眉长臂猿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广袤森林里到处都是可供它们进食的“餐厅”和住宿的“宾馆”。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赧亢站护林员 杨有山:在我们这片辖区里面它有100多棵“过夜树” 还有580多棵“食物树”。这个季节,它喜欢吃这棵树上的果子。我们就到它喜欢吃的那棵树下面去找它的粪便,长臂猿的粪便从树上掉下来一般都是摔碎了,但是摔碎了我们也能找得到,因为它的那个粪便很臭,很刺鼻,我们就凭嗅觉,也能找到那些残渣。
近年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将白眉长臂猿的粪便监测作为保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一环,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数据,也为更好地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动物学博士 楚原梦冉:通过它的粪便,我们可以知道,这群白眉长臂猿最近吃了哪些东西。通过这些吃的植物,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到它一个活动的区域和活动的路线。第二就是通过分析粪便中的寄生虫、肠道微生物等这些情况,我们就了解这群白眉长臂猿它们是否健康。我们在平时的监测过程当中,都会尽力地去寻找跟白眉长臂猿行为、生活习惯有关的任何细节,去积累更多的数据,为的就是能够更加高效而科学地去保护和监测它们。
白眉长臂猿严重濒危 保护工作艰巨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关系人类生活质量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概念,联合国把每年5月22日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条: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二是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三是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
从上个世纪50-60年代至今,白眉长臂猿的全球种群数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而且由于数量急剧下降,白眉长臂猿种群分布零碎等问题,造成白眉长臂猿的生存繁衍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濒危压力巨大,保护工作也尤为艰巨。
全天候保护 摸索出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作为白眉长臂猿的重要栖息地,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海拔和纬度最高的热带雨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近年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先后投入资金500万元,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实施了保护项目,并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三定”保护措施。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副局长 张富有:“三定”就是定猿、定群、定人。定猿就是在极小物种保护这块,优先向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倾向;定群就是通过监测,要把白眉长臂猿的栖息地调查清楚,定人就是根据定群出来的结果,我们按照分工,每两个人跟踪一个群,实施全天候的保护。
追踪“猿家庭” 保护“猿繁育”
对野外生存的白眉长臂猿家庭、特别是新生幼猿进行追踪保护,是科研人员的工作重点,长臂猿“背头”家族里的已经成年的女儿“希希”就是在这个措施的保护下出生、长大的。
今年47岁的护林员杨有山,负责监测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已经有14个年头,说起“背头”家族的故事,仿佛是在闲聊隔壁邻居的家长里短。长臂猿“希希”出生的那一幕,他至今记忆犹新。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隆阳分局赧亢站护林员 杨有山:当时我们追踪长臂猿“背头”这个家庭已经是第四天了。2012年12月11日这一天,发现母猿的肚皮下面挂着白白的一坨,大家就高兴起来了,母猿生了,母猿生了。这个事情我们护林员高兴了很长时间。
由于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单元,雌性性成熟之后,每三年才生产1胎,每胎只产1仔,这也是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数量稀少的原因之一。对于这个新生的猿宝宝,不仅“背头”夫妇视若珍宝,护林员们也格外关注,细心记录着它成长的点点滴滴。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隆阳分局赧亢站护林员 杨有山:希希小的时候,发生了两次意外,第一次是猛禽飞到树杈上,希希刚好躲在树杈的后面,躲过了一劫;第二次是它尝试着自己活动、自己采食,抓到一个小树杈,它不知道那个树杈是干的,那根树杈就断了,它掉下来大概5米左右,又抓到另外一叉树,这两次意外我们在树下面看到,都为它捏了一把汗。
在护林员们的见证下,希希如今终于顺利长大,进入了性成熟期。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隆阳分局赧亢站护林员 杨有山:我们希望它能很快找到一个伴侣,成家立业,永远幸福地生活在我们高黎贡山上,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了。
标签:
动物界的“体操王子”、森林里的歌唱家带你走进高黎贡山“猿”世界---伴随着跳跃飞腾的身影,响亮的啼叫声
1、水土不服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综合症。2、其病程虽短,但有时也会伤身。3、水土不服主要表现胃肠不适、
品牌型号:联想小新Pro13系统:Windows10软件版本:小牛电池图文步骤:1、使用低电压充电
1、脸上有痘痘,最常见的是痘痘。如果年龄在12-20之间,考虑痘痘的可能性更大。首先要注意面部皮肤卫生,用
1、天秤座。2、(出生日期9月23日-10月23日)基本特质:太阳位于天秤座的人很有气质,谈吐应对得体,善于与人
1、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大家好!我是主持人X,一对佳偶即将走进这神圣的婚礼殿堂,在此我瑾代表
异国他乡相识相念的新疆夫妻
作为鼓励生育的一项重要配套政策,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发展备受关注。5月20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广州
[ 相关新闻 ]